“不夜翁主是天下第一通透之人自然是好的。”
这话由卫青来说, 外人看来会觉得可笑。在诸多得意之人中, 卫青称得上是最小心谨慎的一个了。他这个人最讲究分寸感, 所居位置越高, 他就越不骄横, 反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少年时代没有什么读书的机会, 能够专心学习也是姐姐卫子夫进宫以后的事情了。但是他天生就有这种自觉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荣华富贵到了他这个地步, 再往上走也难以寸进,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跌落下去。
别觉得这不可能, 读读史书就知道了, 多少人就是春风得意之时遭逢变故登到过顶点的人善始善终反而少见所谓登高跌重,就是这个道理了。
一方面, 这种做派让卫青的风评十分之好。卫氏外戚到底是新荣,没有什么底蕴, 就算是眼前煊赫,也无法改变他们就是勋贵圈子里的新人的事实。
看到穷人乍富,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恐怕都不会有好感。穷人会觉得阶级兄弟成了叛徒于富人而言, 这乍富之人,腿上的泥都还没洗干净呢, 哪有资格和我们称兄道弟。甚至一起奋斗,从较低阶层向上努力的同类也会心有怨念大家的奋斗,谁不是呕心沥血、逆天改命你怎么这么容易就成功了
讲道理的,还知道卫氏外戚很努力不讲道理的, 就要酸溜溜地说靠女人起家了。虽说这个时候外戚还没有打上一些反面的标签,当上外戚、受到重用,有才能的就上位,这在这时候的人看来简直是理所应当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么天子重用自家姻亲怎么了在这个父亲做官,儿子就能做官的时代,血统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东西了,任人唯亲更不用多说。
卫青这种不骄傲的态度,至少让旁人看着没那么闹心可以想象,这么个不受大家待见的新荣之人,如果还傲慢无礼,大家恐怕会厌恶地光明正大。
可是另一方面,这种做派也让很多人暗暗觉得卫青这个大将军很难说有什么风骨。本质上来说,他就是一个讨好了天子,事事顺着天子的意思来,最后发迹了的家伙
别看后世非常崇拜卫青,事实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是很两极分化的。夸他的人自然夸到天上去了,从头脑到人品,都完美无缺。可是贬损他的人也不会客气,认为不过是舔痔之徒而已就是揣度上意,没有节操与底线的人物。
最多就是能打仗,有些军略之才但有才华不能改变道德上的败坏
而且,就算是夸奖卫青的人恐怕也不会觉得他这个人特别有自我没办法,他表现的太顺从了
这样的人,谈什么不被世界改变呢
但是,真正了解卫青的人就能知道,他是很有资格说这句话的
君子外圆内方外面看着圆滑,顺遂世事,随波逐流而已。但内里却是有自己的坚持,绝对不要改变的
卫青的为人,有人说是虚伪。但说实在的,一时如此可以说是虚伪,可有人这样了一辈子,便是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卫青看着挂在墙上的字,低垂下了眉眼真不愧是那位能说出来的话。
站在姐姐的立场上,卫青应该不喜欢这位不夜翁主才对,但事实就是,就算是他姐姐卫皇后,其实也是不讨厌这位不夜翁主的。或许会怨恨,会不忿,但真的很难讨厌。
“那人分明活成了我等想要而不能的样子,如何能厌恶呢”这是卫皇后一次感慨中所说。
天子之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权势、财富,意味着离最高权力更进一步女人无法掌控江山,但可以通过男人来做到这一点就算当今天子并不是那样容易纵的,那也不要紧还有儿子呢
爱母抱子、子凭母贵这个年代更接近上古习俗,也有母凭子贵,但子凭母贵的传统更加深厚。母亲出身高贵、受君上喜爱,儿子顺理成章地获得更高位置,这事不用怀疑的。如果陈嫣入宫,生下儿子说实在的,太子之位简直唾手可得。
但是这些引人遐想的东西,那个女人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说放弃也就放弃了。
她是自由的,就连天子都无法圈养这只漂亮的翠鸟。
圈养在笼中的金丝雀已经无法飞出去了,但看看笼子外面还有鸟雀能自由飞翔,那也是好的。
“阿嫣这几日在做甚”看到这幅字,刘彻又想起了陈嫣,转头问一旁的韩让。
对于韩让来说,了解陈嫣的行踪已经成了基本功课。于是连忙道“禀陛下,翁主去了太学前些年诸子百家整理、编辑、注释的诸多书籍,如今总算完成,这几日要出总集了,嫣翁主便去帮忙。”
这是最近文化界真正的大事
陈嫣上一次离开长安之前就开始的一件大事,当时她参与的还颇多呢甚至做了预售的工作。那次赚了不少,算是坚定了少府做印刷业的决心即使就算赚不到钱,少府还是得做。刘彻已经看到印刷业和白纸结合在一起意味着什么了,这意味着舆论
上位者,只要不糊涂就知道宣传的作用不管怎么说,他们是不会放任这股力量不受控制的。
少府的工作就是这样,背后有国家撑腰,很多赚大钱的生意都可以独享,其他人想要竞争,就得面对强大的阻力。很多时候就是少府吃肉,其他人能跟着喝口汤就算是很好的了。
但与此同时,少府也得承担一些责任比如一些不赚钱、却对国家很有意义的产业,他们就得经营起来这么一说,少府就更像后世的国企了。
说实话,当初刚开始组织这次盛会的时候,陈嫣是没有想到前后会花这么长时间的。她知道古代修书是大工程,这种前后囊括多本书的活动更不用多说。看看永乐大典,再看看四库全书,哪一个不是动用全国力量,前后时间无算
但她一直觉得这次整理注释的内容不算多,应该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的。
事实证明她太天真了这个时候能参与到这种工作中的人手也比较少啊再加上各家之间争的厉害,越到后面越难以在固定问题上达成妥协,有的时候为了一个点,争的不可开交了,整个小组工作都要停摆
如此一来,最后成品出来的时间一拖再拖。
不过事情总有个头,再难产,这回也出来了。适逢这样的盛事,陈嫣怎么可能错过这阵子她都在忙这件事呢
韩让这么一说,刘彻也想起来了,笑着摇了摇头“是此事啊这么件大事,竟然忘了就是这几日”
韩让低声道“回陛下,正是这几日,明日就会将刻印的一套书籍送进宫来。陛下点头之后,书籍送到石渠阁、天禄阁之中收藏,之后各地也会贩售。此书一出,天下典籍便正本清源,再无错漏”
其实就是统一了文化界的意思这显然是一件大事也有着很大的政治意义。
果然,卫青立刻下拜,恭贺道“此乃陛下大德天下之福”
这个很好理解,要不是刘彻这个皇帝做的好,这样的文化盛事怎么偏偏发生在他这一朝,而不是别的皇帝当政的时候呢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个解释简直无懈可击、令人信服
第二天,一整套书籍果然送来了,还是精装版的,编号为壹,而送这套书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陈嫣。
刘彻并没有将这套书从头翻到尾,实际上也不太可能,因为这是许多书的合集,想要看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此前这些书已经陆陆续续地出了很多单行本了,刘彻也在闲时过一些感兴趣的,剩下的他也没兴趣再看。
所以只是做做样子,批了几个字,这件事就算是做好了。
刘彻占下了编号为壹的这一套,陈嫣则是拥有了编号为贰的那一套,走后门没有一丝避着人的不过大家也觉得她走这个后门有什么问题就是了。
日后壹和贰都奇迹般地走过朝代更迭、人事易散,留存到了两千年以后,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只不过关于这一对儿国宝的身价,到底谁高一些,论坛里总能撕起来。
本来么,这种国宝文物的事儿是激不起什么风浪的,实在是太小众了,就算是讨论,也是有爱萌萌哒的那种。但这对国宝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知名度很高,谁都能说上一点儿
本来么,壹应该高一些,好歹编号为壹啊就凭这个,也应该是它
但贰上面盖了陈嫣的藏书印,作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收藏大家,凡是盖上了她的印,藏品身价是要上升的。而且她还在这部书上手批了不少注释,这也是要涨身价的
编号为壹的那一套后来为某朝天子所得,读书的时候也批了一些东西上去,但批的内容在学术意义、书法审美,甚至史料价值上都远不如另一套,自然更没什么可比的了。
两千年以后,当年的人都消散在历史的陈嫣当中了,可是曾经只当是小玩意的物品却留存了下来,成为后世翻来覆去研究的对象有的时候真的就是这样,物比人长寿
这套书籍终于完成,为了这件事朝堂上很是歌功颂德了一阵。等到这一阵的风潮过去,陈嫣带了一些东西去见刘彻。
“陛下,这是样品,您瞧瞧”陈嫣将锦盒奉上。
这时张汤和庄青翟也在庄青翟是接任李蔡位置的人,李蔡之前犯了事,本来是要调查一番,与他对质的。好歹他也是当朝丞相,就算这件事已经是明摆着的了,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
但最后李蔡不愿意对质调查,自己自杀了。
这倒是没什么奇怪的,一方面是汉人刚烈,犯了事之后不愿意审判,直接自杀的臣子,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真要是落到狱中,受小吏蹉磨,对于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贵人来说才是不可接受的吧
这个时候的牢狱可没有什么规矩,落到这里来了,哪怕你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也没用这些小吏的手段不必细说,所以才会有人在下狱之后才感叹,吾今日才知狱吏之贵啊
丞相这个位置是很重要的,就算是一个摆设,那也得摆上啊所以李蔡人没了,就得安排下一个。这个时候刘彻依旧没有很好的人选,所以仿照李蔡的例子,又找了一个吉祥物。
只是李蔡当时也算是有功劳有能力,不然弃武从文之后也不会一下安排到御史大夫的位置上。让他当丞相这件事,刘彻本身不太满意,并不打算重用他,但不能因此否认李蔡这个人还有些水平。但此次仓促之间上任的庄青翟呢就连李蔡的标准也难及了
庄青翟这个人的履历还是很不错的,出身侯门,身份贵重,过去也历任了一些重要位置,最关键的是他曾经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太尉这个时候走马上任丞相一职,也不算是突然。
然而这也就是看起来而已,庄青翟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太大能力,说的刻薄一点儿就是平庸。而平庸这个词,对于丞相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他当初之所以能做到太尉,正是因为他这个人没怎么冒尖,又站到了当时太皇太后一边太皇太后当时正不满建元新政,于是把刘彻任命的重要大臣都给换人了,庄青翟就是这样走马上任的。
后来太皇太后薨,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彻自然也不会客气。安排三公去给太皇太后治丧。然后又以治丧不力治罪,立刻撸了这些人的官位,庄青翟就这样离开了朝廷的权力核心。
现如今把这么个人都找来了,可见刘彻对丞相这个位置没有抱什么期待。
不过就算刘彻没有什么期待,人家也是丞相,该人家在的场合人家就得在,哪怕是做个摆设。
现在的庄青翟,虽说是丞相,其实在刘彻身边没有什么地位,核心的这一圈人,都不是他能随意对待的。但偏偏他又当上了丞相,这个位置是百官之首,真要让他放低身段讨好谁,这也是很难的。
现代人对于皇帝,对于朝臣,对于很多很多古代东西的认知都是来自最近的朝代,然而事实是,几千年的时间里,一些东西变化是很大的。
丞相这个位置,确实重要,权力也很大,但在一般人看来,依旧是个臣子只要是臣子,就没有跳出那个大的圈圈。都是天子之臣,谁能比谁高贵到哪里去
这些人却是不知的,汉代前期的丞相非常厉害皇帝当然可以命令丞相,但是如果丞相不愿意配合某项工作,皇帝也不能强加绕过丞相去下发某项命令,这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做就得面对两个后果。
第一,破坏规矩了,上奏劝谏的人不会少,史书上也会非常清楚地记下这一笔,可以想到,绝不会是什么好话。第二,丞相的反应,轻则辞官不是那种欲拒还迎的辞官,是真正的辞官,重则自尽
是的,汉代的贵人就是这样,刚的一批在习惯上是很轻视生死的,所以说舍生取义就是真的舍生取义。贵人们时刻可以去自尽,游侠们为了一个诺言不要性命也是有的就连贩夫走卒也有类似的气质。
如果不想坏了名声,也不想换个丞相,一般没有人会这么做。
而且丞相对其他大臣的压制也不是口头上的,后世说丞相是百官之首,但那个时候各个部门其实并不怎么受丞相辖制,自由度是很高的。而这个时候的丞相呢,是能够直接杀掉某个犯错的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