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内部会议(1 / 2)

锦衣状元 天子 1802 字 15天前

内阁首辅杨廷和因为张璁的上奏,明显乱了手脚。</p>

张璁在奏疏中所提理论,可说非常完善,相当于是重新界定了朱四在登基这件事上的身份,未打破杨廷和“兄终弟及”的原则,却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弟。</p>

其中更是论到谁跟正德皇帝血缘关系亲近的问题,除了朱右杬的儿子朱四还有谁?</p>

血统论。</p>

继位靠的是血脉的亲近,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兄终弟及”!</p>

因为朱四从来就没有过继到孝宗名下,而且朱厚照也没资格替老爹收儿子……你自己没儿子挂掉,那就应该按照法统把皇位传给跟你关系最近的第一顺位人,也就是你年岁最大的叔叔的儿子。</p>

因为此论有意被公开,朝野很快便知晓此事。</p>

一时间,有关新皇的法统问题,成为京师士子热议的焦点。</p>

“效果达到了……”</p>

这天朱浩跟唐寅出来看戏,随便到一茶楼坐下,就听旁边人面红耳赤进行争论。</p>

读书人自动地分成两派,辩论新皇应该是谁的儿子。</p>

唐寅很感慨。</p>

陆松有些听不下去了,正想上去教训一下随口议论国事的士子,却被唐寅一把拉住:“跟你我无关,且陛下需要此等议论,才有可能颠覆礼部定下的基调。”</p>

陆松想了想,往朱浩身上看了眼,发现朱浩没有任何表示,这才重新坐下。</p>

“先生,你看得很透彻,就是让张璁出来搅浑水……没有这样一个人,这潭水就成了死水。”</p>

朱浩微笑着点头。</p>

唐寅道:“你知道杨家长公子下一步要作何?”</p>

朱浩笑道:“具体不知道,就是猜……我已告知陛下,让其再召见礼部尚书和内阁几人,闭门协商,到时……呵呵。”</p>

唐寅点点头。</p>

他怕朱浩把事给忘了,或是没自信,现在看朱浩智珠在握的模样,就知道自己多心了。</p>

“王妃北上车驾,已在路上,听闻新任户部孙尚书一家人,也随同北上,可能真是被迫前来……到时你如何去让一位老臣,接受你那套逻辑,让其相助陛下,跟朝中故交抗争呢?”</p>

唐寅又关心起孙交的问题来。</p>

朱浩耸耸肩:“我也没办法……任用老臣,本身就是下的一步棋而已,不要把这步棋看得有多高明,孙老就算跟兴王府有交情,也算不上至交,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指望孙老全力相助并不现实。”</p>

历史上孙交到京城后,果然加入杨廷和的阵营,在大礼议的问题上偏向于杨廷和的主张。</p>

但这并不影响新皇对孙交的信任,因为谁都知道这是趋利避害,孙交这般年岁回朝,总不能为了帮个小皇帝而令自己声名尽丧,历史上发起大礼议之人,最终在舆论场上都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即便张璁和桂萼当上首辅,也被定性为奸邪,终明一朝名声也没能挽回来。</p>

这就是文官集团的力量。</p>

朱浩从来没指望靠孙交加入己方阵营,将大礼议推向高潮。</p>

想要成大事,那就只能一步步逼杨廷和离开朝堂,那时才是新皇真正掌握权力的时候。</p>

……</p>

……</p>

乾清宫内。</p>

一场内部会议正在举行。</p>

新皇登基后,屡次召见大臣,如此也给了大臣一种充分的尊重,而这次所见之人,不过是五个,除了礼部尚书毛澄外,就是内阁“四巨头”,杨廷和、蒋冕、毛纪和袁宗皋。</p>

因为费宏尚且未到京师,所以内阁目前仍旧是四巨头的格局。</p>

“……几位卿家,前几日朕刚将一位观政进士的上奏,在朝堂上说出来,你们也都知道里面的内容了,涉及朕的出身、继统的问题,朕不是忘恩负义之人,知道自己的皇位因何而来,朕不想背弃对皇太后的恭孝,只是想册封生父为帝,生母为太后,这要求不过分吧?”</p>

朱四有意区分张太后和蒋王妃的称呼。</p>

一个是“皇太后”,另外一人是“太后”。</p>

一字之差,效果天差地别,而所依据的规则也是张璁提出来的,生养为大,不能因为兴王世子当了皇帝,就彻底忘记父母的恩情,可以选择折中法,追封兴献王为兴献帝,以蒋王妃为蒋太后,都不追求非要加皇字。</p>

如此也更容易获得文官的妥协。</p>

毛澄据理力争:“陛下,万万不可。”</p>

朱四道:“光说不可,你倒是说为何不可?朕是皇帝,追封父母为帝、后,本就是自古以来为君者的传统,朕并没有破坏礼法!</p>

“朕听闻,最近因为那位观政进士上奏,有人想将他调去南京六部当主事,明升暗降,如此你们是想报复于他,是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