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直的院子在史端住处之北, 两个院子离着很近, 只隔着有七八棵树的小松林, 绕行小径也不过三四十步。
谢庸等走近, 发现院门上竟然挂了锁。三人对视一眼, 这吕生不会也出事了吧不然这种时候能去哪里
三人往西走, 又走大约五十步,便是焦生的住处。这里紧挨松韵园西门, 出了这园门便是行馆西门,再出行馆西门,便是坊中街道了。
谢庸上前拍门, 迎出来的是两个士子,一个身材高大, 方脸浓眉, 眉间有两道竖纹, 一个身材瘦弱, 细眉细眼, 看着很是斯文, 都穿着旧布绵袍。
见是一着深绯、一着浅绯襕袍的两位官员, 两个士子赶忙行礼, “某吕直,某焦宽,见过几位贵人。”
谢庸和蔼地道“某与崔少尹、周将军为史生之事而来, 有几句话想问两位郎君。”
听周祈是位将军, 二生并未表现出什么惊讶, 只是又行礼,请谢庸三人去堂上坐。
谢庸坐在榻上,看着吕、焦二人,“两位郎君与史生系同乡士子,一路从南行来,又同住了这几个月,想来是熟悉的。这史端,生前有没有什么病症”
吕直看一眼焦宽,答道“某没听说他有什么病。”
焦宽亦道“某亦不曾听说他有什么病症。”
“若不是身体不好,他去岁为何缺考呢”谢庸诧异道。
吕直看看谢庸,闷声道“并不是病了。某去岁也来考试,知道得清楚,他是头晚去狎妓,起晚了。”
周祈与崔熠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嚯”之一字,这位比咱们俩还不靠谱呢。
谢庸也略有些无语,停顿片刻道“果然是个不羁的风流才子。”
“这般不羁,今年还是贡举,想来贵府刺史和别驾是着实欣赏其才华了。”此时礼部试尚且不糊名,各州府试更是如此,头一年史端因这样荒唐的理由未能参加考试,第二年还能作为贡举再次进京,着实有些蹊跷。
吕直略显犹豫。
谢庸温言道“但说无妨,我等也不过是为了查案问一句罢了。”
“本府赵使君确实极欣赏史庄之,曾言庄之类我,又说史郎有魏晋遗风。”
谢庸点点头,原来是刺史欣赏这史端。
谢庸看向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焦宽“都说史端风流,焦郎君居于西门旁,或许见过与他来往的小娘子”
焦宽有些尴尬地道“见过几次,某认不大清,每次似乎都不一样。”
吕直道“某等考明经科的,与他们进士不同,靠的是死读书,不大去那种地方,故而不识。”
谢庸略感慨地道“二位既是同乡,又同考明经,若都及第,又是同年,这样的朋友,真好。吴郎与史端同考进士科,又都文采斐然,他们关系如何”
“长行虽是士族子弟,脾气却不错,没那么些毛病。”吕直有些所答非所问,谢庸却听懂了。
又约略问了几句,谢庸便站起身道“我知道明经科士子都时间紧,哪怕临考,也是能多读一会儿是一会儿。就不打扰二位读书了。但明日就要考试了,今天莫要看书看得太晚,免得考场上没精神。”
吕直、焦宽都站起道谢。
看焦生起身时扶一下腰,谢庸又多关心一句“久坐便容易如此,起来动一动,气血活动开就好了。”
二生再次道谢,又一起送谢庸三人出来。
谢庸、崔熠、周祈往前略走几步,便出了这松韵园,跨过小路,推开一扇黑色木门,便来到街上。
那宋家酒肆就在街对面,是家不小的酒肆,快到饭点儿了,堂中已经坐了不少客人。
店内摆的都是胡式高脚大桌案,尤其堂中间摆的一张,约莫能坐二十个人,想来是为士子们聚会宴饮准备的。四周都是些可坐四人、六人的桌案。一架大六扇山水屏风摆在大案后,把大堂隔开,屏风上画的是曲江、雁塔、乐游原、终南山等长安内外景致,不是时下常见的青绿山水,而是水墨勾勒晕染的,摆在这堂中,一点都不显花哨闹腾。堂内又错落地摆了些花树盆景,早开的杏花粉嫩嫩地吐着蕊。粉壁上挂着两幅字画,角落架子上摆着瓶炉,虽是酒肆,却风雅得很,一看便是赚读书人钱的。
见三人走进来,跑堂的上来迎。因谢庸崔熠穿的是官员常服,跑堂的格外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