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想仰人鼻息过一辈子。
每回有管事的前去慈幼堂探望熟人,这些孩子就会流露出艳羡的眼神。
管事一个月可能拿不少月钱呢!
要是他们往后自己也能成为管事,或者自立门户,支个小摊子或者小店,足以让自己温饱,那就很满足了。
不过授课老师,倒是成了最大的难点。
有水平的人,无论是大夫,还是其他行业,都喜欢敝帚自珍,不是自己看中的学生,多少会留一手。
这就和裴萧萧开设这个学馆的初衷背道而驰。
她开设这个学馆,不仅是因为这个时代缺医少药,平头老百姓病了,却因为高昂的诊费与药费,硬扛着不看病,生生把小病拖成了绝症。
还因为她希望推动医学的发展。
这个医术学馆,不单单是输送医学的新生力量,更是一个技术交流平台。
没有网络,交通也不发达,出门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嘴。
不见面,根本没有即时交流的机会。
就算有,也仅仅存在于两三人这样的小型聚会上。
五人,乃至十人以上的大型交流,在这时候,是非常少见的。
经史子集这类的学术交流倒是很多,各地的书院就会举办。
但其余的技艺,都被归类为旁门左道,并不看重。
裴萧萧希望打破这个桎梏,逐渐扭转这个印象。
百技百艺,只要存在,就是合理,就应当给予发展的机会。
汰旧扬新,推动它变得更好。
这并非利于当代人,更是造福于后世千秋。
裴萧萧的愿景很伟大,但可惜愿意响应的人很少。
一听说需要将自己毕生心血,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不认识、不相干的外人,许多老医者就纷纷摇头拒绝。
忙活了快一个月,裴萧萧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不过求来了两位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