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惊人的收藏(2 / 2)

鉴宝大师 维果 3786 字 3个月前

器底,纹路清晰的刻着莲花、莲叶纹,线条自然流畅,隐有浅浮雕之美,应该是北宋中期定窑的巅峰之作。

第二件,同样也是一件重宝,北宋汝窑的青瓷刻花荷叶口瓶。第三件,则是一件钧窑的天蓝釉大碗,直径达到了罕见的24厘米,第四件,终于不是五大名瓷,但李逸估计,其价值多半也不低于这些名瓷,因为这是一件精致的米黄色的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梅枝纹盏,这种瓷器,国内藏品的数量不会超过100件,而且,像是这么完好这么精致的有可能连10件都没有!

宋吉州窑鹿斑玳瑁釉盏,北宋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执壶,宋黑釉铁锈斑梅瓶,北宋柿釉斗笠碗……

李逸越看越是心惊,这119件古瓷,竟有一半都是宋代古瓷,其中只是五大名窑的制品就有8件,而剩下的那些,不但有5件罕见的金代黑釉古瓷,甚至连元青花都有好几件!李逸估计,只是这些瓷器的价值就有可能超过一亿欧元!

相比起这些古瓷,罗古夫所收藏的古籍则稍稍有些逊色,李逸一连看了20多件,也没看到一件价值超过10万欧元的珍品,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编号为0228的一件残本,竟是一卷唐代的佛经《维摩诘经变文》!

这卷经文,在说明上注明了出自敦煌藏经,全本长度估计超过3米,而目前的残本长度只有18米,而且还有多处字迹剥落。

但即便是这样的一件残本,其价值也不可估量,只是……

李逸看了一下后边的一本古籍,却是一本明刻本,不由有些疑惑,如果按照价值来分,这件不放在第一也应该放在古籍类压轴,怎么会不声不响的放在中间呢?难道,这件不是真迹?

没看到原物,李逸也不好妄下断论,只好压下心中的疑惑,接着往后看,没想到,书画类的第一件就吓了他一大跳,这竟是名列华夏十大名画之列的《富春山居图》!

随即,李逸就笑着摇了摇头,因为无论如何这幅画也不应该会在罗果夫手上,这件,绝对是一件仿品。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其宽度为33厘米,长度则达到了惊人的6369厘米。

这幅画的传承非常清楚,历经无用上人、沈周、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传说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来,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目前,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江浙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山之宝。

根据这些记载,罗果夫这幅画绝对是一件赝品。可是李逸一点一点的看完了长达数页的照片之后,却发现,没见到真东西之前还真不好判断,因为只是从照片上来看,这幅画和黄公望笔迹的相似度超过90!

超过90?!

李逸被自己这个判断吓了一跳,他努力的回忆着记忆中《富春山居图》的画面,却发现,这幅画不但笔法近似,就连画面也极为近似,甚至于大多数的画面都和他脑海中的记忆完全重合!

这不可能!不可能这么多人都会鉴定错误,更何况这幅画的传承还那么清楚!

“罗果夫先生,您确定,你手里有这幅画的完整版本?”

看了又看,犹豫了半天,李逸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

“哦,这幅画我确实是有完整版本,不过应该是一幅仿画。李逸先生,您知道,这幅画非常的长,要想完整的照下来再拼接在一起会非常麻烦,所以我就直接采用了网上的照片……”

“噗!”

李逸一个没忍住,差点就喷出了一口老血,你妹啊,为了省事你居然用网上真迹的照片冒充,你知不知道这样非常的不人道?老子的脑细胞都为此死了好几十个呢!

“不过,我那幅虽然是一幅仿画,但应该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等你看到真品就知道了……”

李逸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随便吧,就算是仿的再真,它也只是一幅仿作,不过这玩意要真是真迹,估计他就要倾家荡产了。

“你老实说,这些图片里边还有多少也是这种的?有的话赶紧告诉我,我……”

“不不,就这一件,其他的我保证都是真的,为了照这些照片,我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出门……”

“那这幅呢?”

紧跟着《富春山居图》的是一幅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作品,《云岚缥缈卷》,这幅画,连上题跋,长度也超过了3米,如果按照罗果夫的理论,这幅也属于可以采用网上照片的类型。

“不,不,这幅绝对是真实的照片,你看款识,还有钤印,这绝对是一幅真迹,对于真迹,我是绝对不会随便对待的。”

李逸点点头,先是看了引首,发现是清末著名收藏家朱柽之所题,并且钤有朱柽之及其藏书处“丛碧簃”的印章。

款识处,则留有“玄宰画并题”等字样,一旁也钤有董其昌的印章,从这些迹象来看,这确实有可能是一幅真迹。(未完待续。)